關于《渝北區養老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2021—2025年)》的政策解讀
根據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區民政局牽頭編制了《渝北區養老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6〕8號)《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713號)等要求,現對《規劃》制定背景和主要內容解讀如下:
一、背景依據及過程
人口老齡化是時代賦予的新命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渝北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養老事業發展,始終堅持把養老工作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按照區委、區政府要求,《規劃》作為區級重點專項規劃,渝北區民政局牽頭組建規劃編制團隊,通過實地調研、文獻查閱、資料分析、召開專家學者研討會等方式,對養老服務發展現狀、存在問題、面臨形勢等進行深入研討,布署新時期我區養老事業發展的新任務、新舉措。經征求區級部門、各街道辦事處、各鄉鎮人民政府和公開征求社會公眾意見,對相關意見建議進行認真研究、充分吸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2020—2035年)》《重慶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發展規劃》《重慶市渝北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等,特制定本《規劃》,并按程序進行公平競爭審查和合法性審核,XXX年XX月XX日經區政府第XX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于XXX年XX月XX日印發。
二、主要目標
《規劃》提出渝北區“十四五”養老事業發展總體思路,圍繞促進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總體目標,聚焦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能力提升和機構養老服務質量提升兩個關鍵領域,抓好養老服務發展政策和人才隊伍兩大支持體系建設,構建城鄉養老均衡發展、基本養老普遍惠及、養老服務精準供給、產業發展深度融合、保障機制日趨完善、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實現兜底供養有保障、普惠養老能滿足、高端市場可選擇的養老服務供給體系,將渝北區打造成重慶乃至西南片區“普惠養老示范區、多元養老先行區、品質養老聚集區”,為老年人打造一個高品質的可養、適養、頤養的幸福之地。到2022年,養老服務事業發展制度體系逐步完善,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面建成覆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基本養老服務探索有序開展,公辦養老機構改革不斷深化,社會辦養老機構服務能力全面提升,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持續壯大,科技支撐更加有力,綜合監管科學有效,“養老+”服務新業態加速涌現,覆蓋城鄉、惠及全民、均衡合理的養老服務供給更加充分多元。到2025年,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逐步成熟,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制度框架基本形成,農村養老快速發展,醫養服務深度融合,家庭養老床位、失能失智照護、安寧療護、喘息服務等創新發展,養老服務業態更加豐富,養老服務人才更加專業,養老服務發展更加規范,養老服務消費潛力充分釋放,養老服務環境不斷優化,社會環境宜居友好。
渝北區養老事業發展主要指標
序號 | 類別 | 指標名稱 | 2020年現狀值 | 2025年目標值 | 指標屬性 |
1 | 社會 保障 | 城鄉養老保險參保率 | 95% | ≥95% | 約束性 |
2 | 城鄉醫療保險參保率 | 96% | 100% | 約束性 | |
3 | 社區居家養老 | 鎮街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 | 50.00% | 100% | 約束性 |
4 | 村級互助養老點建成數量 | 63個 | 101個 | 約束性 | |
5 | 居家養老服務人次 | 3萬人次 | 50萬人次 | 預期性 | |
6 | 老年助餐點 | 15個 | 100個 | 預期性 | |
7 | 老年助浴點 | 11個 | 22個 | 預期性 | |
8 | 家庭養老床位建設數 | — | 500張 | 預期性 | |
9 | 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提供居家服務占比 | 43% | 90%以上 | 約束性 | |
10 | 機構 養老 | 設置失智照護床位的養老機構 | 1家 | 5家 | 預期性 |
11 | 機構養老床位數 | 6700張 | 8000張 | 預期性 | |
12 | 護理型養老床位占比 | 30.92% | ≥60% | 約束性 | |
13 | 農村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機構 | 1家 | 3家 | 預期性 | |
14 | 政府運營的養老床位占比 | 45% | ≦40% | 約束性 | |
15 | 醫養 融合 | 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老年病科比例 | 100% | 100% | 預期性 |
16 | 家庭醫生簽約覆蓋率 | 100% | 100% | 預期性 | |
17 | 行業 規范 | 《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達標率 | — | ≥75% | 預期性 |
18 | 《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達標率 | — | 100% | 約束性 | |
19 | 培養全國有影響的品牌養老服務企業 | 1家 | 3家 | 預期性 | |
20 | 人才 保障 | 養老護理人員培訓 | 1000人次 | 5000人次 | 預期性 |
21 | 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評定比例 | — | 90%以上 | 約束性 | |
22 | 每千名老年人配備社會工作者人數或每百張養老床位配備社會工作者人數?? | — | ≥1 | 預期性 | |
23 | 資金 保障 | 福彩公益金用于養老服務業的比例 | ≥50% | ≥80% | 約束性 |
24 | 社會 參與 | 區級老年大學 | 1所 | 1所 | 預期性 |
25 | 城鄉社區基層老年協會覆蓋率 | 100% | 100% | 預期性 | |
26 | 老年人養老服務滿意率 | — | 90%以上 | 預期性 |
三、主要內容
(一)基本框架
《規劃》主要闡述規劃期內區政府對養老事業發展的戰略意圖和施政方向,明確養老事業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是制定相關政策和安排重點建設項目的重要依據。規劃期為2021年至2025年。全文共5章、19節,設置1個養老事業發展主要指標專欄、4個重點項目專欄,具體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為發展思路,即第一、二、三章,主要總結“十三五”時期渝北區養老事業發展取得的成就、面臨的問題挑戰,分析“十四五”時期渝北區養老事業展的形勢,明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第二部分為任務舉措,即第四章,從深化養老服務制度改革創新、增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能力、提升機構養老服務品質、推進醫養深度融合發展、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推進“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推進成渝兩地養老服務協同發展等7個大方面,全面布署“十四五”時期渝北區養老事業發展的25項主要任務。第三部為保障措施,即第五章,從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用地保障、拓展資金投入、加大宣傳引導、強化監測評估五個方面強化規劃實施保障,確?!兑巹潯仿涞貙嵤?。
(二)重點任務
1.深化養老服務制度改革創新。完善養老服務政策支持體系,建立健全醫療保險、老年人社會救助、社會福利、長期護理保險等照護保障制度,推動落實獨生子女父母護理假制度。制定完善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明確清單項目、服務對象、服務標準和支出責任,加大對困難老年人服務供給力度。建立健全老年人能力評估和養老機構等級評定與服務質量評估制度,將評估結果作為老年人、養老機構享受各項福利政策、扶持政策的重要依據。建立健全政府主導、機構主責、部門協同、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養老服務綜合監管體系。
2.增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能力。完善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探索設立小區養老服務點、小組養老服務點,實施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打造“鎮(街道)—村(社區)—小組(小區)—家庭”四級服務網絡。發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基本養老服務+社會養老服務”雙功能平臺作用,強化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功能。推進“機構建中心帶站點進家庭”全鏈條服務模式,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豐富養老服務形態,探索家庭養老床位、“喘息式服務”、“養老+物業”“養老+家政”以及“養老+餐飲”、互助養老等新服務模式。
“十四五”主要指標:到2022年,實現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開展500張家庭養老床位試點;到2025年,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社會化運營率達到90%以上,街道“中心帶站”運營率達到70%,建設老年助餐點100個,享受“喘息式服務”的老年人達到2000人次,經濟困難的失能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實現全覆蓋,家庭養老床位全區推廣。
3.提升機構養老服務品質。強化公辦養老機構兜底保障、普惠示范功能,探索建立公辦養老機構評估和入住輪候制度,建設養老服務綜合體、建設區級失能人員照護中心、推動敬老院提檔升級,支持公辦養老機構社會化運營。有序發展社會辦養老機構,支持社區嵌入式小型多功能、失能失智照護型、普惠型等養老機構發展,規范引導中高端養老機構發展,鼓勵養老服務機構連鎖化發展。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增強護理型床位匹配供給、加強專業人才配置、開展養老服務質量建設行動,全面消除養老機構重大安全隱患、提升專業照護能力,全面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
“十四五”主要指標:到2022年,打造失智照護型養老機構5家以上;到2025年,政府運營的養老床位不超過40%,獲得三星級以上養老服務機構8家以上(其中五星級養老機構2家)。
4.推進醫養深度融合發展。支持社會力量開辦老年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拓展醫療機構養老服務功能,豐富簽約服務內涵,探索開展失智照護、安寧療護等特色服務。建立完善老年人健康服務體系,全面提高養老服務領域醫療服務能力。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支持建立商業護理保險與社會長期照護保險相結合機制,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長期護理保障需求。
“十四五”主要指標:到2025年,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老年病科比例達100%,三級中醫醫院設置康復科比例不低于80%,新建3個醫養結合項目。
5.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吸引養老相關專業高校畢業生到養老行業就業,支持專業技術人才轉崗養老行業,吸納城鎮就業困難人員、農村轉移就業勞動力等從事養老服務,發展志愿者隊伍參與為老服務,構建多元化為老服務隊伍。推動建立養老人才培養聯動機制,全面推行崗前、技能提升、轉崗轉業等培訓,鼓勵開展校企合作,支持產教融合型養老服務企業發展,建立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全面提高養老人才綜合素質。強化養老從業人員登記管理,積極推動養老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評定,探索建立從業補貼制度,增強養老服務崗位吸引力和職業認同感,維護和保障養老從業人員勞動權益,促進養老服務職業化發展。
“十四五”主要指標:到2025年,培養培訓100名院長、2000名養老護理員,養老機構按每100名老年人配備1名社會工作者的標準配備社會工作人才,不足100名老年人的養老機構至少配備1名社工,老年志愿者注冊人數占老年人口比例達15%以上。
6.推進“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推進智慧養老服務發展,持續升級賦能渝北區智慧養老云平臺,促進信息技術與養老服務管理深度融合。創建智慧養老社區、智慧養老院,加大智慧養老產品用品推廣普及力度,加快消除老年“數字鴻溝”,提高老年人使用智能產品能力。推動養老服務與制造、文旅等產業融合發展,豐富養老服務業態,為老年人提供多元養老服務和產品。正確引導老年人更新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提升老年人消費意識和能力。倡導積極老齡化,探索打造“銀齡健康之家”,健全“社工+志愿者”聯動服務機制,開展農村留守老年人定期巡訪,建立健全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7.推進成渝兩地養老服務協同發展。探索“養老扶持政策跟著戶籍老人走”機制以及養老服務補貼異地結算制度,建立兩地養老服務協商機制、人才培訓互認機制、設施建設和管理服務標準,完善兩地養老服務聯席會議制度,加快與四川省鄰水縣等地聯合打造基本公共服務跨區域合作先行示范區,深化與四川省成都廣元、巴中等地合作,加快與毗鄰地區建立養老服務聯盟,加強兩地政策協同、信息資源共享。
四、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堅持黨對養老事業工作的全面領導,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負責、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的工作機制。加強部門統籌協調作用,建立多層次溝通機制。增強基層養老服務工作力量,強化用地用房保障,拓展資金投入,加大宣傳引導,強化督促考核以及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評估,確保規劃提出的重要任務、重點工程、重要目標如期實現。